翻譯家的偉大之處在于,他們能夠深入語言的靈魂,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之間構思一條紐帶,用解讀者的方式闡釋語義。例如《詩經》里的一句詩詞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”,如果翻譯的話,其他的成分還好說,可這“依依”怎么翻譯呢?有個人的答案是——When I left here,Willows shed tear。依依,是因為楊柳不想讓我離開,所以才流下了眼淚。給出答案的這個人,就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,許淵沖先生。
許淵沖是我國頂尖的文學翻譯家,六十年的從業生涯里,他用英、法兩種語言讓世界了解了李白、杜甫,讀到了《楚辭》、《詩經》,也是他讓中國人了解了李爾王、莎士比亞等西方作家。2014年許淵沖收獲了人生中最高的獎項——“北極光”杰出文學翻譯獎 ,該獎項也是世界翻譯的最高獎項。
高中對英語產生興趣,在英譯本中體會到文學的奧妙。高一的時候,許淵沖是班級里的差生,許多門課程成績都很差,最后甚至到了英語不及格就要被退學的程度,慶幸的是,他的英語達到了及格線??赡芫褪沁@件事最初改變了許淵沖對英語的看法。高二時,許淵沖背熟了幾十篇英語中的名作,英語成績直線上升。高三時,許淵沖在機緣巧合下讀到了英譯本的《少年維特之煩惱》。他倍感到書中的奇妙,這種感覺在讀中譯本時并不能感受到。
許淵沖去法國留學時,為了讓自己盡早地具備閱讀的能力,每天都要背下一百個法文單詞。兩個月后,他已經可以流暢地閱讀法國文學作品。莫泊桑的《水上》,就是他在那段時間翻譯的。在巴黎大學學習時,許淵沖閱讀了大量的法國文學名著,為他以后的翻譯打下了重要的基礎。期間,許淵沖參加了留學生組織的“星期五學會”,認識到報效祖國才是真正的出路,于是1951年,他與畫家吳冠中等一起回國。每天工作到三四點鐘,只為從生命中“偷”出一點時間。
雖年近百歲高齡,許淵沖為了工作仍有時會熬夜到凌晨三四點鐘。他給自己定下來一個“小”目標,在他一百歲時,要把莎士比亞翻譯完。他說:“人生不在于你擁有多少日子,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?!奔词鼓昀?,他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與情感,把自己一心撲在翻譯事業上。年邁的許淵沖,在提及自己的翻譯事業時,仍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、引以為榮,這都是因為他有一顆年輕的心。擇一事,用一生,希望我們也能像徐老一樣對一件事保持不滅的熱情,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。